- · 《中国肛肠病杂志》收稿[05/28]
- · 《中国肛肠病杂志》投稿[05/28]
- · 《中国肛肠病杂志》征稿[05/28]
- · 《中国肛肠病杂志》刊物[05/28]
陆金根教授治疗儿科肛肠疾病验案分析<sup>*</s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陆金根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指导教师,顾氏外科第四代传人,上海市名中医。从事中医外科医教研40余载,尤其擅长中医肛肠疾病的诊治,借助深厚扎实的中医理论根底,融入
陆金根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指导教师,顾氏外科第四代传人,上海市名中医。从事中医外科医教研40余载,尤其擅长中医肛肠疾病的诊治,借助深厚扎实的中医理论根底,融入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古称难治者,莫如小儿,名之曰哑科。以其疾痛烦苦,不能自达[1]。陆教授对于小儿肛肠疾病的诊治亦可每获良效,作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颇多,现介绍典型病案如下,以飨同道。
1临床资料
1.1 病例1 患者,女,7岁,初诊日期2014年8月15日。排便困难自婴儿起,呈团块状,最长排便间隔4 d,曾以多种保健品及药物治疗,症状时好时差,易腹胀,矢气少,口干甚,苔薄质红,脉平,证属:阴液亏损、肠燥热结,拟:养阴清化泄热为治。方药:生地15 g,玄参15 g,麦冬12 g,莱菔子12 g,杏仁6 g,全瓜蒌9 g,火麻仁12 g。投药7剂,并嘱多饮水,多进食蔬菜、瓜果等。二诊,2014年8月22日,便秘服药后症状好转,便质已软,排便量增多,排便间隔1~2 d,苔薄红,脉平,依原法为治。原方:麦冬改为15 g,投药7剂。随诊大便成条状,每天一行,未再复发。
1.2 病例2 患者,女,5岁,初诊日期2014年5月23日。便后疼痛时间短,排便1 d多行1次,便形较粗,检查:截石位6点位肛口尚浅。苔薄尖红脉数,证属肠燥津亏,拟:养阴清热为治。方药:玄参15 g,麦冬15 g,南北沙参各15 g,杭白勺15 g,炙甘草15 g,投药7剂,白玉膏1盒(棉花棒蘸少量白玉膏涂于肛内约0.5 cm)。二诊,2014年5月30日。患儿服药后肛门疼痛消失,排便质软顺畅,苔薄舌红脉细数。局部检查未及裂口,截石位6点瘢痕。再拟原法为治。原方续服7剂。
1.3 病例3 患者,男,2岁。初诊时间2014年3月21日。小儿肛瘘症已4个月,刻下肛周脓性分泌物较多。检查:截石位3点位距肛门2 cm有一外口,按压有脓性分泌物。处理:住院手术。方法: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术中用探针探明肛门瘘管走形,并将探针穿出皮肤,在探针引导下将一束5~6股医用7号丝线引入管道内,打结后丝线保持松弛状态,每日换药,清洗创面,待引流创面无明显脓性分泌物后,10 d左右,拆除拖线,拆线后配合中医传统的外治法棉垫压迫法,在瘘管皮肤表面放置棉垫,用宽胶带呈叠瓦状加压包扎1周创面痊愈。
1.4 病例4 患者,男,2岁,初诊时间2013年12月13日。患儿出生后6个月即发现克罗恩病,刻下:肛门有赘生物隆起,但局部肿胀不甚明显,排便日行5~6次,伴有腹痛,粪便分泌物较多,检查:肛口截石位2~5点位有赘生物,硬肿感不明显。曾西药治疗,粪便较前略转稠。苔薄舌质红带瘀,脉沉细,证属湿热内蕴、肠风内动,治拟清热化湿、柔肝祛风。(1)内服方药:生黄芪10 g,防风5 g,柴胡5 g,杭白芍5 g,陈皮5 g,炒白术5 g,淮山药10 g,扁豆10 g,红藤10 g,败酱草15 g,地锦草10 g,赤石脂10 g,炙甘草5 g,口服14剂。浓煎100 mL以下,每次15 mL,每天5~6次。(2)外洗方药:黄檗12 g,黄连6 g,川牛膝12 g,金银花9 g,黄芩9 g,14剂,煎浓汁湿敷外用,每天2~3次。二诊,2013年12月27日。患儿服药后腹痛减轻,排便日行2~3次。肛口检查无肿胀及脓性分泌。苔薄舌质红,脉沉细带数。再拟原法为治。处方:原方加芙蓉叶10 g,蜀羊泉10 g,14剂。三诊,2014年1月10日。患儿经中药治疗1个月腹痛已除,排便日行1~2次,无明显分泌物。苔薄舌质红,脉沉细。再拟原法为治。原方续服28剂。
2讨 论
2.1 便秘 小儿便秘在中医古籍中可归为“阳结”“阴结”“脾约”等范畴[2]。陆教授认为:小儿素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无论外感内伤均易化热。热邪蕴积胃肠,消灼阴津,致使津液亏虚,肠道干涩,形成便干秘结。《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论》曰:“小儿大便不通者,脏腑有热,乘于大肠故也。”《幼科铁镜》曰:“肺与大肠有热,热则津液而便闭……。”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陆教授治疗小儿便秘的方剂以养阴生津,清热化湿,为总原则。方中生地、玄参、麦冬,源自《温病条辨》中增液汤,生地养阴清热,玄参养阴生津,清热润燥;麦冬滋液润燥。合之能增液润燥,以补药之体作为泻药之用。佐以全瓜蒌、杏仁、莱菔子等,以行肺脾胃大肠之气,助推动之力,使气机调畅,便秘得下,且可佐制滋阴药滋腻之性,使其滋而不腻,利于小儿消化吸收。火麻仁润燥补虚,《本草经疏》“麻子,性最滑利,甘能补中,中得补则气血益”诸药配合补而不燥。二诊时患儿症情明显好转,唯舌尖仍红,守原法不变,增加麦冬用量加重养阴生津之效,陆教授用药理清药简,每于细微处见功夫。陆教授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亦非常重视患儿饮食与习惯,门诊临诊时嘱咐家属注意患儿平时生活起居的调整配合,以辅助药物治疗,持之以恒亦有利于停药后减少复发。
文章来源:《中国肛肠病杂志》 网址: http://www.zggcbzz.cn/qikandaodu/2020/1112/474.html
上一篇:韩国孩子不怕冷
下一篇:枳实、厚朴联合中药坐浴治疗肛肠术后便秘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