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肛肠病杂志》收稿[05/28]
- · 《中国肛肠病杂志》投稿[05/28]
- · 《中国肛肠病杂志》征稿[05/28]
- · 《中国肛肠病杂志》刊物[05/28]
期手术治疗外伤性结肠破裂患者的效果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外伤性结肠破裂指的是腹部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的结肠破裂,临床上造成结肠破裂的外力因素有很多。外伤性结肠破裂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腹膜炎等症状及体征,病情比较
外伤性结肠破裂指的是腹部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的结肠破裂,临床上造成结肠破裂的外力因素有很多。外伤性结肠破裂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腹膜炎等症状及体征,病情比较复杂[1]。外伤性结肠破裂的发病率仅次于小肠破裂,但病情严重程度较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结肠腔内成分含有的细菌量多于小肠内成分,虽然细菌性腹膜炎的症状出现较晚,但程度往往十分严重[2]。由于结肠位于腹膜后,部分患者在受伤后因症状表现不明显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导致腹膜后严重感染,加之结肠壁较薄、细菌含量多、血液循环差等因素的存在,故结肠破裂的治疗与小肠破裂完全不同[3]。以往临床常采用结肠造口术、肠外置术等方法初治外伤性结肠破裂患者,待患者病情稳定以后,再行关闭造口Ⅱ期手术。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提升、急救措施的改进以及感染控制技术的改善,诸多患者经Ⅰ期手术治疗即可能痊愈。但由于该疾病的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故在临床治疗中,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本研究旨在观察Ⅰ期手术治疗外伤性结肠破裂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阜新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外伤所致结肠破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16~73岁,平均(42.)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刀刺伤5例,钝器击打伤3例,坠落伤2例,挤压伤2例;结肠损伤部位:乙状结肠7例,升结肠5例,降结肠3例,横结肠3例。观察组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7~72岁,平均(43.)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刀刺伤4例,钝器击打伤4例,坠落伤2例,挤压伤1例;结肠损伤部位:乙状结肠8例,升结肠4例,降结肠4例,横结肠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病情评估,对于存在生命危险的患者,先抢救其生命,对于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应立即止血,及时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避免患者出现休克症状。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Ⅰ期手术初治,择期行Ⅱ期手术。观察组患者均采用Ⅰ期手术治疗,对裂口长度小于肠管1/3或长度<3 cm,且全身情况良好、无严重腹腔感染者,彻底对破裂口边缘进行清创,将坏死、失去活性的组织剪除,全层缝合破裂口即可;如果患者裂口长度比较大,则部分切除结肠,然后行肠灌洗,给予患者Ⅰ期肠吻合术治疗。具体手术过程:①术前准备。术前常规给予患者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予以胃肠减压、抗生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术前给予24万U庆大霉素加50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的0.2%甲硝唑静脉滴注。②术中处理。完成开腹后,对结肠损伤情况进行详细探查,对裂口较小的患者,对裂口进行修剪,采用常规细丝线缝合;对于有多处损伤或裂口大的患者,给予结肠部分切除术治疗。如果是因枪伤引起的结肠破裂,因肠壁及周围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烧灼伤,单纯采用修补术治疗,术后往往难以愈合,需给予结肠部分切除术治疗。在进行结肠断端吻合时,确保无张力,用1号丝线小圆针全层间断缝合后,再对浆肌层进行缝合,使吻合口加强,严禁使用全层锁边缝合。在进行系膜缝合时,注意对边缘动脉进行保护,防止边缘动脉受损。Ⅰ期手术的关键在于对肠内容物进行清除,防止结肠内细菌大量繁殖;术中结合结肠灌洗,将大口径导管经阑尾残端插入,将大口径导管捆扎固定在破裂口近端,另一端置入污物容器内,导管内灌注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溶液及甲硝唑溶液,对结肠进行按压挤捏,促使清洗液流出,清洗液灌注于破口远侧冲洗,直至流出液清清澈。清洗完成后,在腹腔内常规留置引流管,关闭腹腔,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伤口愈合良好;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部分功能恢复正常;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死亡。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统计术后两组患者肠瘘、肠壁组织愈合不良、腹腔内感染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肛肠病杂志》 网址: http://www.zggcbzz.cn/qikandaodu/2021/0224/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