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肛肠病杂志》收稿[05/28]
- · 《中国肛肠病杂志》投稿[05/28]
- · 《中国肛肠病杂志》征稿[05/28]
- · 《中国肛肠病杂志》刊物[05/28]
排在急腹症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急腹症发病凶猛,处理不及时极易造成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在常见的急腹症中,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因为误诊率高,死亡率极高
急腹症发病凶猛,处理不及时极易造成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在常见的急腹症中,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因为误诊率高,死亡率极高,可达70%[1],早期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关键,且手术治疗中需准确识别肠壁是否存活以及缺血的范围,若误将已坏死的肠管保留,则会导致术后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等严重后果[2]。以往报道缺血性肠病为少见病,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3],Renner等认为缺血性肠病治疗的关键是提高诊断的警惕性[4],为提高急腹症缺血性肠病的诊断率并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我们采用64排CT对急腹症缺血性肠病的患者进行诊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我们的结果分析阐述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收集本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急腹症缺血性肠病的患者59例,所有病例均于手术前1~3 d内行CT平扫+增强扫描检查,结果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38例,女21例,年龄19~73岁,平均(38.5+13.6)岁,发病病程1 h~3 d,临床表现分别为腹痛(59例,100%),腹胀(47例,79.7%),呕吐 (41例,69.5%),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36例,61.0%),便血(26例,44.1%),发热(55例,93.2%),体征分别为腹部压痛(59例,100%),反跳痛(32例,54.2%),腹部移动性浊音(28例,47.5%),肠鸣音消失(18例,30.5%),穿刺抽出血性腹腔积液(21例,35.6%)。
1.2 CT扫描方法
采用美国GE 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机对以上病例分别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病人取仰卧位,双手上举置于头部,暴露全腹,扫描范围自膈肌至耻骨联合水平,螺旋CT容积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00mA,准直器宽度40mm,螺距0.925,层厚5mm,层间隔5mm,增强扫描采用动静脉双期扫描,机器扫描参数和病人扫描位置与平扫保持一致,使用美国Liebel-Flarsheim公司的双筒高压注射器,以5mL/s的速度从前臂静脉留置针内注入对比剂碘海醇(350mg/mL),总量75mL,采用对比剂触发技术,将感兴趣区(ROI)设于降主动脉末端,嘱患者闭气后监测腹主动脉末端管腔内CT值变化曲线,将阈值设为120HU,达到阈值,自动触发动脉期扫描,延迟20 s后进行静脉期扫描,获得常规横断图像。
1.3 图像后处理方法
将扫描获取的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常规横断图像以0.625mm层厚,标准算法重组,并随即传输至GE Advantage Workstation 4.4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等血管造影(CTA)处理,其中MPR和MIP图像以冠状位和斜冠状位图像为主。
1.4 图像评价
由我科两位从事腹部影像诊断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以双盲法进行诊断,各自独立观察相同患者的CT图像,着重分析上述所有病例的主要CT征象,总结64排CT在急腹症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价值。
2 结果
2.1 CT表现
在本组59例急腹症缺血性肠病中,主要表现:肠壁改变中,管壁增厚59例(100%),强化程度异常17例(28.8%),肠壁积气37例(62.7%)。肠系膜血管改变中,充盈缺损39例(66.1%),血管绞窄迂曲13例(22.0%),静脉积气18例(30.5%)。肠系膜水肿和积液21例(35.6%),结肠脾曲截断12例(20.3%),气腹3例(5%),腹水8例(13.6%)。
①肠壁增厚,其增厚的程度取决于肠管管腔的扩张程度,正常情况下小肠肠壁的壁厚>3mm、结肠肠壁的壁厚>5mm可以诊断为肠壁增厚,多于肠系膜上静脉梗塞时出现,表现“靶征”,也被称为“晕征”(图1)。
②肠壁平扫密度增高或异常强化,主要为肠壁平扫密度增高,在增强扫描时期强化程度减低,其强化程度低于周围正常强化的肠管(图2)。
③积气,表现为肠壁或肠壁下的积气,一般为单个出现,部分可见多发的小气泡聚集(图3)。
④结肠脾曲截断,以结肠脾曲为界,其上段结肠及小肠扩张积气,其下段肠管无扩张,分界明显,在扩张的肠管内,肠腔扩张积气积液(59例,100%),小肠肠腔内容物增多(3例,5%),显示为小肠内容物显著增多(图4)。
⑤肠系膜动脉血管直径和密度异常改变,主要为肠系膜动脉血管平扫密度增加,增强后管腔内密度不强化,呈现为充盈缺损影,血管直径不成比例的增粗或缩小,部分表现为肠系膜动脉血管绞窄或迂曲(图5)。
文章来源:《中国肛肠病杂志》 网址: http://www.zggcbzz.cn/qikandaodu/2021/0514/620.html
上一篇:双源虚拟平扫在小肠病变中的应用
下一篇:急性腹痛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肠病表现